查看原文
其他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传承保护篇丨守正创新 面向未来(含专题片)

国家非遗中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3-07-02


 编者按


为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档案建设,形成与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记录成果,我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入选项目资源采集工作,并已经先后完成了6个项目。


该项工作的开展以我中心组织编制的非遗数字资源采集相关规范为指导,以记录入选项目本体内容和保护传承情况为核心,旨在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入选项目的文化形态、存续状况、履约情况和保护成果。


今年,我们将在本公众号和中国非遗网(www.ihchina.cn)陆续推出、展示各项目资源采集工作成果,以更加多元、立体的方式为大家呈现这些非遗项目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敬请期待。本次,我们将集中展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项目的采集成果。


本篇我们来了解一下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专题成果片(第三集):《守正创新 面向未来》


(注:该片拍摄于2018年11月,片中人物、机构信息和有关统计数据等,均为当时时间节点下的表述,部分信息现已发生变化,特此说明。)


 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泾县人民政府组织当地宣纸艺人恢复宣纸生产,成立了“泾县宣纸联营处”,先后更名为“泾县宣纸厂”“安徽省泾县宣纸厂”“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在政府主导下,低迷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宣纸传统技艺得到恢复和发展。虽然师傅带徒弟仍是主要的传承方式,但政府在厂房、设备、制度、工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宣纸技艺进入有序传承阶段,工业生产线的引入,使宣纸传统工艺分工更细,降低了捞纸、晒纸等核心工艺的劳动强度,从事宣纸制作相关工作的人员增多,保护和传承有了更多的群众基础。


图1 宣纸生产车间


图2 宣纸生产车间


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此为契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指引下,宣纸制作的传统工艺得到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保护和传承。


存续状况


宣纸制作技艺是一种集体智慧,工序众多,内涵丰富,对于这项技艺的完整传承通常也有赖于集体方式。目前,在泾县进行集体传承的单位主要包括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泾县三星宣纸厂、泾县桃记宣纸有限公司等16个代表性企业,年产宣纸约800吨左右。这种国有企业和家庭式作坊并存的形式,构成了宣纸技艺传承的独特风貌。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2位,其中女性占到22%。


图3 泾县桃记宣纸有限公司


图4 泾县三星宣纸厂工人在捞纸


宣纸是中国书法、传统绘画的理想用纸,因此书法家、中国画画家都是宣纸的主流消费群体。现在,许多大中城市都分布着售卖宣纸的店铺,互联网上也有网店销售。


图5 宣纸网上销售


图6 打包线上销售的商品


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性保护是我国非遗保护的方式之一,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遗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先后于2011年10月和2014年5月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宣纸集团)于2011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图7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宣纸之乡——安徽泾县,创建于1951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宣纸生产企业,现有员工约1300人,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年产宣纸600吨左右,占宣纸行业产量80%左右。其下有两个宣纸生产厂、三个原料加工厂、一个宣纸文化园、一个宣纸博物馆,还有一万多亩青檀林基地。近年来,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以传承宣纸文化和传统制作技艺,服务于中国书画艺术为己任,坚持“做好每一张纸,为中国文化发展做贡献”的理念,逐步解决了传承、原料、环保、产能等瓶颈难题,使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宣纸文化园,不仅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习基地,也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走向多元化传承并较好地融合旅游进行深度开发与推广的一种经营模式。


图8 红星宣纸成品


图9 红星宣纸成品


传承方式


从传承群体的性质、关系和教授方式上看,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庭(家族)式传承方式和社会化传承方式两种。

(一)家庭(家族)式传承方式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曹光华,是泾县小岭曹氏后人,根据有关记载,其先人曹氏祖先于宋末元初就从事宣纸制造。曹光华从小生长在纸乡,耳濡目染宣纸制作,深受宣纸技艺社区文化的熏陶,青年时期在小岭宣纸厂接触并从事宣纸制作。在泾县的各个宣纸厂的捞纸、晒纸等不同岗位上,也存在着父传子,子传孙的情况。

(二)社会化传承方式


图11 宣城市工业学校的宣纸技艺课


师徒传承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种常见方式,也可归为社会化传承方式,在泾县,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如邢春荣、郑志香、周东红等,大多都是师从宣纸厂的工人师傅前辈。


现代以来,社会化传承方式也愈发多样。宣城市工业学校开办了宣纸技艺课程。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与宣城市工业学校达成战略合作,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对学校生产提供保障,比如捞纸车间、晒纸车间,派技术工人进行现场指导。学校则负责招生,学生就在宣纸班学习生产技艺,毕业以后直接分配到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上班。这类探索实践也不断充实了当地非遗保护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代表性传承人清单

<点击查看大图>


 保护 


保护措施及成效


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后,其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了各级管理部门、传承人、相关研究者以及社会大众的重视和关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制定长期规划,明确保护思路


2009年入选后,作为国家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每隔5年编制一次保护计划的决议。在《2010—2015保护规划》中,分年度提出了要建立宣纸档案、建设传承人队伍、建设万亩原材料基地、建设中国宣纸博物馆以及召开全国性的高端宣纸传承发展论坛等目标。截至2015年,已经完成宣纸传习基地和中国宣纸博物馆建设,完成100多万平米宣纸原料培植和加工区,2000平米的宣纸艺人传习区,10000多平米的宣纸资料展陈区和宣纸文化展示区。


中国宣纸博物馆


2015年之后,宣城市政府和泾县政府分别制定了《泾县宣纸书画纸发展规划》和《宣城市文房四宝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进一步明确宣纸传承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空间格局以及保障措施,将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推向纵深。


2017年,宣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宣纸保护和发展条例》,从原材料保护、资金保护等方面,对宣纸和传统制造技艺给予法律保障,非遗保护特别是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


(二)设置专门机构,建立保护网络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受到各级政府格外重视。目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设立有非遗处,宣城市文旅局设有非遗科,泾县成了立非遗中心,同时加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牌子。实现从国家到省、市、县自上而下的保护。2011年,泾县成立了宣纸协会,负责整个宣纸行业的信息发布、交流培训、权利维护等工作。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在由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企业、民间协会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构成的组织网络保障下得到了具体的实施。


(三)坚持加大投入,确保保护资金


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确保宣纸原料优良性。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泾县人民政府牵头,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实施,按照“钱随苗走”的办法,投入资金或农用物资,以补贴方式在在泾县的汀溪、爱民、蔡村、北贡等地建设了5万亩青檀林基地,全县已建设青檀林基地18万亩;1997年,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投资270万元兴建红星水库,保证宣纸生产充足、优质的水源;2000年,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又投资362万元,建成一座多功能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4000吨,有效净化水质,防止环境污染。


在宣纸的地域保护方面,泾县人民政府牵头,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实施,投入各种费用38万元向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办公室申请原产地域保护。在宣纸文化展示方面,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及泾县人民政府累计投入资金150万元,兴建全国首个系统性综合宣纸博物馆——中国宣纸博物馆。2009年至2011年,泾县政府投资50万元调查、整理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资料,收集相关实物,建立完整档案。2009年至2013年,投资100万元走访调研、保护老艺人,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发挥传、帮、带作用,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培养年轻传人。现已累计投入约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宣纸博物馆内部


(四)重视人才培养,建设传承人队伍


首先是保护现有的传承人。泾县县委组织部下设人才办,管理宣纸传承人并提供专项资金保护。泾县宣纸协会走访邢春荣、孙双林、朱建胜、汪息发等传承人,收集代表性传承人完整信息,用音像记录老艺人的现场操作场景和民谣、民歌等相关的民俗表现形式,在“中国宣纸传习基地”的宣纸技艺展陈区建立传承人档案。相继出台《人才管理激励办法》、《技师、高级技师评聘办法》贴补老艺人,吸引新人加入。同时,每年定期为传承人检查身体。


其次是发掘潜在传承人。对于正在从事宣纸相关工作的一线员工,主要是加强劳动保护,提高工资待遇。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启动宣纸技师和高级技师评定工作,通过评定的捞纸工、晒纸工、剪纸工、原料工等技师每月发津贴一百元,高级技师每月两百元,激励一线工人提升专业技能。目前,通过评选的技师、高级技师已有一百多人。对于在校学生,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与宣城市工业学校达成了战略合作,公司提供指导与就业岗位,学校提供生源。从2012年至2015年,共招收三届学生近百名,多名毕业生走向宣纸相关工作岗位。


宣城市工业学校宣纸技艺课


(五)多种举措并用,传播宣纸文化


召开学术会议。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宣纸传习基地实施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宣纸发展座谈会、宣纸文化研讨会、大国工匠——中国宣纸文化研讨会相继开展,博物馆、高校、研究机构诸多专家参与,共同推进宣纸学术研究。

出版相关研究著作,建设“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数据库”。目前,相关单位已经完成《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系列著作10余个版本的编写。截至2016年,由泾县中国宣纸协会创办等的《中国宣纸》会刊已出刊44期。在中国业内报刊《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法报》等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以文字、录音、视频等方式保存、记录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相关的流程、民俗、口诀等。


重视媒体宣传。除了《宣纸之乡》《国宝宣纸》等传统的宣纸纪录片及网络、媒体新闻等宣传途径,项目保护单位亦重视新媒体的宣传。目前,运营了宣纸文化园微信公众号及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传播、弘扬宣纸文化。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包括组织或参与泾县春节文化周、上海世博会安徽文化周、中国非遗博览会等活动,另组织“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书画展览、面向中国美协会员的专题培训等活动,着重介绍与展示宣纸文化。


(六)建立传习平台,引导公众参与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需要普通大众了解和关注。宣纸博物馆、宣纸文化园、宣纸传习基地相继成立,承担面向公众的宣传、展演、展示活动,既是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也是传习与传承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活动场所。



人们到中国宣纸博物馆参观


中国宣纸文化传习基地、中国宣纸文化产业基地暨中国宣纸博物馆项目占地约615亩,建筑面积约63770平方米。主要包括:宣纸历史与文物博览区、宣纸产品展览区、文房四宝展览区、书画艺术展览区等,能够展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体验宣纸工艺、观光宣纸原料、举办书画艺术创作与研讨、开展文化旅游等,集精品宣纸的生产、研究、传统工艺保护和展示为一体。


文化旅游方面,除了常规的成人文化旅游,中小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也把宣纸博物馆、宣纸文化园、宣纸传习基地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2019年,中小学生在宣纸文化园开展的参观学习活动已达20万余人次,极大的培养了青少年对为物质文化遗产、对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兴趣。下一步即将建立的宣纸小镇也会面向公众,通过静态的场址进行常态化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关爱、呵护、宣传、推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激发社会各界的保护热情,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自信。


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


▲社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群体:泾县中国宣纸协会、安徽省泾县人民政府、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泾县乌溪、苏红、古坝、晏公、丁桥等地的100多个作坊。


▲个人:6000余名从业人员,包括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


参考资料

1.黄飞松、汪欣:《宣纸》,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2.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www.hongxingxuanpaper.com.cn)


往期回顾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
重磅丨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资源采集成果专题片即将发布,预告片抢先看~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概述篇丨为什么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含专题片)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原材料加工篇丨宣纸制造 首在于料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工具篇丨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专题·核心工艺篇丨“水深火热”蕴巧技 洁白无瑕证匠心(含专题片)


看完以上这些您对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有什么感想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文字:李彦平 部分内容根据参考资料综合整理

图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辑:杜丽丽

责编:周奇

审核:王福州


声明:本文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原创专题内容,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